close

一封穿越百年的情書

——《百年情書》觀後感

馬鄉緣

近來天氣愈發涼了,才發覺已是深秋。連綿的雨水,讓腳下的泥土和草根變潮、變軟,升起的那股混著植物氣息的潮濕的氣味,像是屬於那百年前,林覺民寫下百年情書的春季,作為敢死隊員參與廣州起義的春季,永遠與紛擾的塵世告別的春季。

聽說在上一代人的中學時代,《與妻書》是他們的一篇課文。到了我們這一代的中學語文課本裏,已不選錄這篇文章,只知齊豫唱的《覺》、童安格的《訣別》,還有李建複唱的《意映卿卿》,而今,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考核作業作為契機,看到了這部電影《百年情書》。

所有的這些文藝作品,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。所有的詞,都是寫給同樣的一段愛情,兩個人。所有的唏噓,存於每一個《與妻書》誦讀者的淚光裏,存于每一個心懷愛情,並心系國家命運的大情懷裏。

辛亥革命距今100多年了,歷史風雲變幻,沉浮不定,鬥轉星移,英雄輩出。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,落雨的黃昏裏,我要給你講的是,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往事,一個捨生取義的愛國故事。

林覺民生于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,十三歲時遵父命參加科舉應考童生,卻無意獲取功名,在試卷上寫下“少年不望萬戶侯”,隨後第一個交卷,揚長而去。1902年他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文科學習,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,推崇自由平等學說。個性詼諧幽默,口才之好可以令滿座傾倒。畢業後去日本留學,專供日語,在去日本前夕的,他回到家鄉與本片女主角陳意映結婚。1908年,他補為了官費生,入慶應大學文科。在當年同盟會的很多人的印象裏,林覺民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,諳熟日語之外,他還懂得英語和德語。1911年,他從日本歸來,參加廣州起義,臨行前回家探望父母妻子,家人問起他回家的緣由,他說,學校正在放櫻花假。

那確是櫻花的季節,一年一次,櫻花在這個季節來隱喻一次人生:盛開的時候燦爛,凋落的時候果斷。只是我們再也無法想像,這24歲的青年的生命,從此也如櫻花一般,絢爛而短暫。

辛亥年三月份廣州的那一陣密集的槍聲夾在厚厚的歷史著作之中,聽起來遙遠而模糊,距今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。覺民加入敢死隊後第一次回家,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同家人告別的。那夜老爺子說,將來伯新長大後,自己教他國學,而覺民正好可教他新學。覺民說:“也許我教不了他了。”這一句痛徹心扉,這一飽含無奈的情緒,卻始終敵不過武裝革命,救亡圖存的決心。

若不是因陳意映當時已有身孕,怕是斷然要隨林覺民去廣州的。想六、七年前她便乞求丈夫:“望今後有遠行,必先告妾,妾願隨行前往。”1911年4月24日的夜裏,林覺民于香港江濱樓寫下著名的《與妻書》。除卻“為國犧牲百死不辭”的赤誠之心被後人廣為傳頌,這封動人的情書更滿含著林覺民對妻子陳意映的感激、愧疚與深情,穿越百年,感動著世世代代。

想到四年前的一個夜晚,林覺民對愛妻說,將來寧可讓她先離開,自己孤身一人,留在這寂寥的人世間,忍受痛失愛人的無望和苦楚。四年後,在信中,林覺民寫到:“吾充吾愛汝之心,助天下人愛其所愛,所以敢先汝而死,不顧汝也。”“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,不可數計,鍾情如我輩者,能忍之乎?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。”便是表達其為大家舍小家之情懷,這是何等大情懷!

1911年4月25日(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五日),清政府增兵廣州,加緊搜捕,部分秘密機關也遭破壞。黃興只得臨時決定於27日發動起義,進攻計畫由原定的十路改為四路。

1911年4月27日(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),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,林覺民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。下午5時30分,林覺民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,縱火焚燒督署。沖出督署後,轉攻督練所,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,展開激烈巷戰,受傷力盡被俘。

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准會審,根據相關記載,林覺民“侃侃而談,暢論世界大勢,以筆立言,立盡兩紙,書至激烈處,解衣磅礴,以手捶胸”。他告訴兩人,“只要革除暴政,建立共和,能使國家安強,則死也瞑目”。

李准甚至動了惻隱之心,覺得可以留下林覺民為清廷所用。張鳴歧則認為,這個“面貌如玉、心腸如鐵、心地光明如雪,稱得上奇男子”的林覺民,如果留給了革命黨,實為後患。

1911年4月27日(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)黃昏,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,年僅24歲。

聽說此後的陳意映看到林覺民的絕筆信後,悲痛欲絕,昏死過去兩次,幾次萌生自殺的念頭。而因林覺民雙親跪地求她看在孩子尚且年幼,需要母親照料,才斷了自殺的念頭。誕下孩子後,她不久便鬱鬱而終,留下兩個尚且年幼的兒子,和一冊詩稿。

讀《與妻書》時,我時常想到加西亞·馬爾克斯在《霍亂時期的愛情》中寫到的:“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。”其中的繾綣、矛盾、悲痛與苦澀,每在我心存苦悶之時,都似是能替我表達出無法言狀的痛楚,這是一個年僅24歲的青年,為了國家,為了信仰,為了大愛,為了天下人,寫給自己年輕的妻子的絕筆信。這世間的幸福總是這樣遙不可及,也許是我不敢表達,也不願表達,這隱喻在背後的含義哪怕萬分之一。

我們所生所長的中國一路走來,路途上滿是淌著鮮血的足跡,也正是因為多數革命者的此等脊樑和血肉,祖國才得以日益和平、昌盛。只是每每讀到那個年代纏綿悱惻的愛情,那個年代的熱血兒女決心赴死的緣由,便覺得如今許多現代人的死去活來儘是因糾結于物質、名望、地位、聲譽,甚至死後的牌子,悼詞的調子……不免,便覺得無聊透了。

而愛情的定義,從古至今都不會改變。如果你覺得它變化多端且保質期短,那只能說明你遇上了假冒偽劣產品。如今許多人都因某一段失敗的感情而不再相信愛情,我只好說,愛人做的錯事,何必怪到愛情頭上。你不相信的是你的愛人,不是愛情。

undefined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路過小時光 的頭像
    路過小時光

    路過小時光

    路過小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